提起刘少奇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。这位新中国的第二任国家主席,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但你知道吗,他的长子刘允斌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!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,他毅然回国参与核武器研制,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。那么,刘允斌的后人现在在哪里?
说起刘允斌,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。但要说他爹是谁,那可就厉害了新中国第二任国家主席刘少奇。没错,刘允斌就是刘少奇的长子。
1924年,刘允斌在江西萍乡的一个煤矿里出生。那会儿他爹妈都忙着搞革命,哪有时间照顾孩子啊。于是,刚出生的刘允斌就被送到了湖南老家,由爷爷奶奶带大。
直到15岁,刘允斌才和父母有了几次短暂的相聚。不过,这个小伙子挺懂事,一点儿也不怨恨父母,反而特别理解他们。
1939年,刘允斌跟着一批革命者的子女,远赴苏联留学。在莫斯科,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,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,甚至主动去军医院给前线战士献血。这小伙子,热血劲儿可真足!
在苏联的经历,让刘允斌意识到工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。他想,要想让中国强大起来,必须得发展工业啊!于是,他选择了学习钢铁冶炼。
后来,美国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。这件事给刘允斌的冲击可不小。他一琢磨,觉得核武器才是真正的大杀器,于是果断转学化学专业,后来还考上了莫斯科大学的研究生,专攻核放化。
在莫斯科求学期间,刘允斌还邂逅了自己的真爱一个叫玛拉的姑娘。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,于1950年结婚。婚后,他们先后生了一儿一女,日子过得挺美满。
可是好景不长,1955年,新中国的形势不容乐观。美国飞机三天两头骚扰我国领空,日本等国家也在国际上孤立中国。刘少奇给儿子写了封信,大意是:"儿啊,祖国需要你,快回来吧!"
刘允斌这下可犯难了。一边是祖国的召唤,一边是美满的小家。他左思右想,最后还是决定回国报效祖国。玛拉虽然舍不得,但也支持丈夫的决定,主动提出让孩子留在莫斯科接受教育。
就这样,刘允斌带着简单的行李回到了祖国。一下飞机,他就激动得不行。看着北京的景色,他暗下决心:一定要让中国变得强大,有资格跟世界各国平等对话!
回国后,刘允斌立马投身到核武器研制工作中。作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核化学专家,他进入了原子能研究所,一干就是七年。
这七年里,刘允斌可是拼了命地工作。以前在苏联留学时,他可是个衣冠楚楚的绅士。现在?头发乱糟糟的,有时候出门都忘了换拖鞋。可见他有多投入工作啊!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1964年10月16日,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。看着那朵巨大的蘑菇云,刘允斌和他的同事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。他们的努力,终于没有白费!
刘允斌的孩子们。他的女儿索尼娅1988年嫁到了美国。儿子阿廖沙则留在了苏联,后来在航天领域工作。
1998年,阿廖沙收到了中方的邀请,希望他能回国参加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。可惜因为工作原因,他没能成行。不过他给奶奶王光美写了封信,表示:"我的根在中国,我永远都是刘氏家族的一份子。"
直到2003年,阿廖沙才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。见到奶奶王光美时,两人紧紧相拥,场面感人至深。
后来,阿廖沙和妻子获得了中国的永久居留证,定居广州。他还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刘维宁。
刘维宁的女儿刘丽达也来到了中国。她凭借惊人的语言天赋,很快就学会了汉语。后来,她还当上了央视国际频道的俄语主持人,成了不少观众的"小棉袄"。
虽然现在刘丽达已经回到了俄罗斯,但她和父亲一样,一直致力于促进中俄两国的友好交流。看来,为国家做贡献这个传统,在刘家可是代代相传啊!
从刘少奇到刘允斌,再到刘维宁、刘丽达,刘家三代人,不正是新中国发展的缩影吗?他们用自己的方式,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奉献。虽然刘少奇和刘允斌已经离我们而去,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活在后人心中。
和平年代,我们虽然不用像刘允斌那样去研制核武器,但我们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毕竟,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追梦人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