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桢(?-217年),东汉名士,建安七子之一。字公干,东平宁阳(今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)人。博学有才,所作五言诗,风格遒劲,语言质朴,长于比喻,重名于世,今有《刘公干集》。
一条玉带的故事。曹丕在任五官中郎将时赠给刘桢一条廓落带,就是用皮革做成的腰带,上面镶嵌宝石,当时胡人(当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)喜欢穿戴,后传入中国。但是曹丕后来就后悔这件事了。就写信给刘桢,说这个带子啊是上等人用的,你地位低,不适合带这个。刘桢一看这信,不乐意了,就在和曹丕一次聚会的时候对曹丕说,好东西最先都是在平贱之人的手里,后来才到尊贵的人的手里,现在您把它送给了我,我还没听说过尊贵的人给了别人东西还要要回去的。刘桢这是笑话曹丕要说话算数,送了就送了,再要人还回去,这就有点不地道了。曹丕听了刘桢的说法,很欣赏他的辩才,就再没有收回这个玉带。
参加酒宴差点丧命。曹丕很喜欢举行邀请文人名士参加的宴会,刘桢和曹丕的关系很好,所以经常被邀请。有一次大家喝酒喝高兴了,当时已经贵为太子的曹丕就把自己的夫人甄氏请出来和大家见面。这个甄夫人是个大美人,虽然很多人知道她美,但是见过的没几个人。按说既然请出来了让大家见面,看看也没什么吧。但那个时候,上下级之间要有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,所以甄夫人出来后所有人都趴在地上叩拜敬礼,唯有刘桢坐在那里看着甄夫人,饱了眼福。曹丕也没有怎么在意,可这事后来让曹操知道了,很生气,就说刘桢不敬,要杀了,幸好大臣们求情,死罪免了,改做罚苦役。做苦力的刘桢后来遇到了曹操。大家看曹操来了,都纷纷拜倒,只有刘桢磨石依旧。曹操大怒走到刘桢面前责问他,刘桢放下锤子,对曹操说“魏王英雄举世闻名,我是苦力,怎么敢蔑视您。我在您那里工作好多年,经常听您教导,工作的时候要专心致志,我现在专心磨石头正是表达了对您的敬意和忠诚啊,所以我才不敢放下手里的活。”曹操不死心,就又让刘桢说说他磨的石头的性质和特点。刘桢回答说“这石头,出自荆山的玄岩之下,外面有五色之彩,内中有坚贞之志,雕刻它,不能增其纹路,磨磋它,不能减其晶莹。气质贞正,禀性自然。”史料记载,曹操听完后,大为感慨,道:“刘桢啊,真是名不虚传。”也没治刘桢的罪,一甩手走了。
质朴遒劲的诗风。刘桢诗歌五言诗成就最高,他的诗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,喜欢用比喻的方式,一些修饰的东西比较少,所以我们读起来觉得他的诗简洁质朴,风骨铮铮,即使当代人读也不会觉得难。如他的《赠从弟》其中一首:
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风。
风声一何盛,松枝一何劲。
冰霜正惨凄,终岁常端正。
岂不罹凝寒,松柏有本性。
以松柏作比,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,一身傲骨的名士风范,徐悲鸿曾说:“一个人不能有傲气,但不能无傲骨。”用来评价刘桢,恰如其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