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苏是江南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,紫色的叶片呈椭圆状,茎也是紫色,开的花也是紫色小花,种一棵,不管不理,第二年就是成片成片了。紫苏也是一种古老的植物,《诗经·小雅 》里就有绝美短句进行过吟唱:“荏染柔木,君子树之。”《大雅 》里有:“荏染柔木,言缗之丝。”荏染,也作荏苒,就是紫苏,我们湖南人通常用紫苏来煮鱼或者田螺、泥鳅或其他水生动物,既香,又能解除鱼类生物自带的毒素。在繁荣富庶的宋朝,有一位诗人章甫曾作了一首关于紫苏的诗,对紫苏其形、神及功效进行了简练而精准的描述。
“吾家大江南,生长惯卑湿。早衰坐辛勤,寒气得相袭。每悉春夏交,两脚难行立。贫穷医药少,未易办芝术。人言常食饮,蔬茹不可忽。紫苏品之中,功具神农述。”
对于紫苏煮鱼螃,有一个美丽的传说。相传神医扁鹊常常在河边采药,看到一只水獭吃多了鱼螃,痛得在水里翻滚,激起的水花湿了扁鹊一身,引起了神医的兴趣,即跟踪他,后见那只水獭伸出头吃河岸上长着的一种紫叶草后,不久又活蹦乱跳地滑走。作为一个识百草的神医,后在一家酒铺吃饭,见一群小青年在海吃螃蟹,便善意提醒他们不要过量,但是兴致高昂的小年轻哪里肯听,随后即有几人肚子疼得难受,扁鹊亮出自己医者身份,让店东家在田里拔了几把当初水獭吃的紫叶草炖汤,让几个人各自喝了几碗,未几即好。此后,紫苏解鱼毒的功能就传开了。
盖因紫苏又香又有药效,代代传替后,紫苏即成为了我们江南一带鱼米之乡煮鱼的神仙伴侣。我最爱的是火焙小鱼干配紫苏,那是腊香鱼香紫苏香进行的民族大融合,其香估计也只有我们湖南人才理解其中的真意。还可以特别@一下我们大双峰溪口水库边上的子民们,夏天紫苏满地了,你们的火焙小嫩子鱼做好了吗?
关于紫苏的药效,我亦曾亲历过。记得小时候,有时感冒了,母亲就顺手从泥土墙上挂着的一把把干紫苏连叶带杆扯一小把,洗干净加水加生姜用砂锅煮几滚,趁热喝了,出了一身汗,感冒即无影无踪了。原来紫苏不仅解鱼毒,还有清热解表的功效。而如今,若是哺乳期的妈妈有一点小感冒,用紫苏生姜煮汤,喝几次,出出汗,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,完全不影响小孩的。
早几年去了吉林,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市,去领略朝鲜族的风情,在一个民族特色店吃烤肉,喷香的五花肉烤好后,用一张张大紫苏叶包裹着,也是一种别样的味觉体验。在东北及日韩,紫苏叶多用于烤肉,食之,真的可以减少肉食类食物的油腻感。
时近三伏,又有好多朋友将紫苏、生姜、米一起用小火煸炒,晾凉后,用之泡茶喝,说是可驱体内的寒湿两气。
我更喜欢就手摘下绿中带紫的紫苏叶,清水洗尽加点生姜煮水,过滤后加一片柠檬进去,原来的绿水,渐变成好看的琥珀红,如沉郁的葡萄酒色,再加上一勺蜂蜜,喝起来香香的。这过程,集现代和古典于一身,功能与美丽于一体,妙趣横生。
对紫苏最深层次的考究,竟然是因为词语“时光荏苒”。时光荏苒,是指时光匆匆,如白驹过隙,形容逝者如斯,但为什么“荏苒”两字却都是带草字头的,这两个字八九不离十应该是植物啊,那植物又怎么来表示时光的流转呢?细品,才知,是古代有一人外出一年后,回到家乡,看到院里去年种下的一株紫苏,在来年的春天,竟然蓬蓬勃勃长满了院落,不禁感叹,时光如荏,一枯一荣,一眨眼而已。后来,人们就用时光荏苒来形容岁月匆匆,日月如梭。
江南,山坡上,田野里,道路旁, 小溪边 ,紫苏到处都是,挂起锅子煮鱼,都可以冲向田间地头拔一把紫苏来相佐,也不会耽误吃。紫苏根、茎、叶、花、种子都有香味。漫山遍地生长起来,就是一片紫,动手一掐,就会染上独特的香味,难怪古人将这紫苏叫做荏染,形神兼备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