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乡下生活过的人都知道,在家附近或者村子周围,经常会看到一些小菜园或者是养鸡鸭的小院子,这些地方虽然不在宅基地的范围内,但是大家都能自由使用,这就是咱们常说的“自留地”。
不过,并不是每个村子都有自留地,有的地方有,有的地方就没有,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?
- 什么是自留地? 首先,咱们得明白啥叫自留地。简单说,自留地就是村里按照一定的规划分给村民长期用的地,除了自留地之外,以前还有自留山、自留草场这些。
- 谁能拥有自留地? 那谁才能有自留地呢?按规定,自留地归村里集体所有,村民只有用的权利,不能租出去、也不能卖,更不能在这上面盖房子或者种那些值钱的作物。自留地上的东西,比如种出来的菜啊、养的鸡啊,都是村民自己的。
- 自留地与宅基地的关系 自留地跟宅基地有点像,房子和宅基地在的话,自留地也就跟着在;如果户口搬走了,又没有房子留下,那么自留地和宅基地都会被村里收回去。
- 自留地的特点 自留地的一个大特点就是不用确权,村民可以一直用下去。只要村民还在那儿住着,自留地就跟宅基地一样,可以一直用,而且还不用花钱。
- 自留地的确权与分配 跟宅基地不一样的是,自留地不参与土地的确权,也不用重新分配。就是说,即使其他土地到了承包期限要重新分配,自留地还是原来的村民继续用。
- 自留地的用途 至于自留地能干啥,大多数情况下,自留地就在宅基地附近,通常用来种点菜啊,养点鸡鸭啊,或者是种点水果蔬菜,放放农具之类的。但是不能在这上面挖沙子、取土、盖房子或者建坟。
- 自留地的重要性 而且,因为自留地是可以一直用下去的,还能传给下一代,所以对农民来说,自留地是很重要的一笔财富。
所以说,为啥有的地方有自留地,有的地方没有,这就得看这个地方的历史和具体情况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