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首页 > 常识 >

沧浪亭为什么叫沧浪亭 ?因何而得名?

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,有一处苏州的名胜古迹沧浪亭,距今已 有近千年的历史。沧浪亭不仅仅是一座亭子, 它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 座古典园林,同时它也是唯一座以 “亭”命名的园林。



“沧浪亭”最早为吴越王外戚、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私家花园。 北宋庆历四年(1044年 ),经范仲淹举荐在朝为官的诗人苏舜钦因赞同革新,被革职闲居苏州。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,进行修筑,傍水造亭。苏舜钦自号沧浪翁,他与梅尧臣齐名,人称“梅苏”。园林建成后,苏舜钦给这个园子取名“沧浪亭”,他正是取自《楚辞●渔父》中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”的歌谣,表现出一种超然世俗名利之外,归情自然的清高意趣。苏舜钦邀请欧阳修作《沧浪亭》长诗,诗中以“清风明月本无价,可惜只卖四万钱”题咏此事。自此,“沧浪亭”名声大振。苏氏之后,园子又几度兴废, 古宋绍兴年间(1131-1162年) ,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。元、明两代成为僧人所居的妙隐庵、大云庵。清康熙、道光同治年间多次重建,新中国成立后修复而成。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兴废,已非宋时初貌,但其古木苍老郁森,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,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。



沧浪亭造园艺术十分独特。它与其他以水为中心的园林非常不同,苏州园林大都外筑高墙,要想窥见美景,必须穿门越墙才能欣赏。而沧浪亭则不然,观者尚未入园,就已感受到它的第一个特色,即:未进园林先成景,一泓清水绕于园外。沧浪亭之美不藏于内,整个园林以水包围,未入园林先见园景。它以水做围墙,这种别开生面的布局,不要说在苏州是独此一家,就是在中国园林中也是独一无二。
沧浪亭的另一大特色是:复廊蜿蜒如带,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。园内并无太多繁华设计,十六亩的面积古朴清幽,精髓尽在“借”字。复廊上的一百零八个漏窗是沧浪亭的点睛之作。这些漏窗无一雷同,窗窗不同,虽说刻意,但不习气。透过廊壁上的漏窗看风景,漏窗与风景,互为细节。同时蜿蜒曲折的复廊,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,又把园里园外的树色天光揽进怀抱。沧浪亭的复廊,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连起了“山”与“水”两种形态,两个境界融和了“人世”与“出世”两个既矛盾又紧密联系的主题,也是几乎所有中国文人走过的心路历程。沧浪亭也以其独有的宋代造园风格,成为写意山水园的范例。